11月1日上午,主题为“大商言信,大益为公”的2015中国(厦门)商人节大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启动。我商会部分会员亦有幸参加,受益良多。
全国政协副主席、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宣布商人节大会启动并致辞。福建省委常委、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,省委常委、统战部长雷春美,省政协副主席薛卫民,厦门市长裴金佳见证了商人节大会启动。
王钦敏在致辞中说,厦门总商会和台北市商业会团结协作,将11月1号作为商人专属的节日进行庆祝,把其打造成为两岸企业家交流交往的新平台,意义重大、深远。他强调,广大民营企业要把握好在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业态、新商业模式等方面转型升级的发展机会,培育专业化人才能力、水平、效率和效益,有效发挥商会的独特作用,不断夯实工商联的组织基础,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。
随后,厦门总商会会长柯希平做了主题演讲。他表示,商人是一帮“挑着担子的不安分的聪明人”,商人所从事的商业活动,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,创造新生活的原动力!
11月2日起,柯希平将带领十数位厦门商界领袖们走进厦门大学、集美大学、厦门理工学院、华侨大学等高校,与高校学子们分享创业创新的心得。
以下为全国政协委员、厦门市工商联(总商会)主席、厦门恒兴集团董事长柯希平的演讲全文: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各位来宾、各位企业界朋友:
大家好!作为东道主,我代表厦门总商会,欢迎大家出席本次商人节大会既企业家高峰论坛。这是六十几年来大陆首次与台湾企业界的朋友共庆“商人节”,具有非凡的意义,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节日,使两岸商人、全球华商再次携手,共同弘扬延续了千年的中国商道。
今天我讲演的题目是《华商携手·走向世界》。
在筹办商人节期间,很多人问我什么是商人?“商人节”都应该有哪些人参与?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。探究下去,我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。在这里我拿出来跟大家分享。中国原本是个农耕大国,做生意只是农民的副业。武王伐纣,周朝取代了商朝,原来的商朝人因此失去了土地,只好去做生意,通过赚取差价混饭吃。那些做生意的商朝人因此被称为商人。看得出来,那个时候,商人的地位是比较低的。是一帮为了混饭吃,不得已做起买卖的生意人。今天在座的有很大一部分和我一样是商人,当然今非昔比,我们不是所谓的商朝人,现代的商人,不管是商人的定义,还是地位和作用,都需要重新来审视。
我结合自己的理解,尝试着给现代“商人”做个定义,和大家切磋,不一定准确。我理解的“商人”,是指商品制造流通各环节的组织者,他们获取利润并承担社会责任。根据这个定义,商人具备以下几个特征:一是商人一般是“组织者”,所以雇员不一定是商人;二是参与商品制造流通各环节的都属于商人,不管是从事生产、制造、物流、技术、金融服务,还是贸易都算;三是商人应当是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,并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。这个定义仅供大家参考。
这是一个偏理性的定义,如果想更感性一点,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描述商人的特质,我觉得商人是一帮“挑着担子的不安分的聪明人”。所谓“挑着担子”,不是说挑担做买卖,而是肩负的责任、压力。别的不说,每个企业几百上千甚至上万的员工,就是每一个企业主肩上担着的莫大的责任,商人一个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抗压和坚持。所谓“不安分”,我想可以说是变革的基因,是永不满足的野心,是勇于改变的梦想,是迎接挑战的信心。所谓“聪明人”就比较好理解了,追逐利润是需要具备智慧、判断、逻辑、组织等等各种综合素养和能力的。正是这一帮“挑着担子的不安分的聪明人”在改变着世界,推动着社会的发展!手工作坊促进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,机器作业替代手工作业,产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;而当前智能制造又正在引领工业4.0时代。这些都是商业影响和促进经济繁荣、社会变革的例证。我不知大家是不是认同我下面的这个观点:商人所从事的商业活动,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,创造新生活的原动力!
在传统中国,以“士农工商”划分四民顺序,“商”排在最后一位,直到列强军舰大炮打开了国门,国人才意识到国富才能兵强;八年抗战,商人及其社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,为抗战提供财力、物资支持,出现了以卢作孚、陈嘉庚等为代表的爱国杰出商人。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各个方面的变化,也是以商业的繁荣、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。今天的商人,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,是受人尊重的群体。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“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守法、贡献”等精神内涵就是经历了历史传承与发展的华商精神。在新的时期,华商精神需要注入怎样的精神内涵,这是值得在座的商业精英们探讨的一个话题。
“命运共同体”,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提及的重要外交理念,也是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重要信号,一带一路、人民币国际化显示了中国与国际接轨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秩序的重要决心。商人与国家之间也是命运共同体,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历程中,商人不仅仅只是参与者,还是排头兵、主力军。历史上,一批批中国商人漂洋出海,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,促进了中国商品在东西方不同国家之间的流通,他们交融了海洋、华侨、华夏文化等特质,在不同时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。在当下,中国商人更应当紧跟国家建立“命运共同体”的外交理念,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。这是时代发展的机遇,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!
中国商人要走向世界,缺什么?从商人自身的角度而言,我想有这“四缺”:缺渠道,缺品牌,缺实力,缺信心。30多年来中国大陆经历了几波改革大潮,极大促进了大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经济的增长,但中国仍然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国,在国际舞台上的商业渠道、品牌影响力以及市场化竞争实力仍然不够,当然也就导致了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不足,所以现在提全面深化改革是个很好的时机,中国的企业只有在这波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进一步练好“内功”,才能更好地迎接新技术、新经济、新商业、新生活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。现在中国大陆的高铁、互联网、通信等民族企业已经走出国门,像中车、阿里巴巴、华为等,他们开创了一些新的局面,台湾走向世界的知名企业与品牌则更多,经验更丰富,国际化程度更高,值得我们借鉴,所以我们的信心要慢慢地树立起来。
三天前,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,这次全会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十三五规划。这其中有很多内容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。深化改革、创新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协调发展、开放发展、共享发展,全会释放了诸多重要信息,值得大家消化理解,从中把握新的方向,洞察新的商机。这其中,归根结底的一条就是为发展创造好的营商环境。追求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,一直是众多商人的梦想,更是民营企业家的期待。好的营商环境是让更多的中国企业、中国商人发展壮大、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。现在中国政府大力反腐,简政放权,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,尽管仍然存在问题也会遇到改革阻力,但只要这个大趋势没变,我们相信中国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。
在“一带一路”大战略下,作为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”的中心枢纽城市,厦门的区域优势和机遇凸显,今年7月厦门市委更是提出“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、再造厦门发展新优势”的战略,以提升厦门投资环境的竞争力;而且我们看到两岸贸易交流日趋密切,中国经济蓬勃发展,尊商重商渐成气候,在机遇与挑战面前,两岸商界加强协作必将有新作为。举办商人节的主要目的,正是为了加强海峡两岸企业家的交流合作,大力促进海内外华商的交流交往,我们希望将来这个节日能成为全球华商共同的节日。
我们中华商人,敢想敢做,勇于担当,不负时代使命,信心百倍走向国际舞台,去赚全世界的钱,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想!我想这就是新时代赋予中华商人的新的精神内涵!
谢谢大家!